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家居频道>家装新闻>曝光台
分享

电商造节或放大“猫腻”

乐视414硬件免费日、京东815家电节、京东818手机节、苏宁818发烧节、亚马逊中国819店庆……近几年,电商“造节”的势头有增无减,“降价、促销、限时抢”也成为屡试不爽的营销噱头。据消费者协会及有关部门受理的投诉情况显示,相关消费纠纷也呈急剧上升的趋势,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较为突出。

“双11”临近,北京市发改委的一纸罚单就给摩拳擦掌的买家们泼了一盆冷水。《北京商报》报道,北京市发改委日前公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因国美在线存在价格违法行为,对其罚款20万元。决定书中列举了国美在线的32项违规行为。包括商品页面显示价格与销售界面价格不符、限时促销长期持续、促销价高于商品原价等。

《沧州晚报》也有报道,“双11”时期,各种网购打折、促销此起彼伏,让一些消费者欲罢不能,但涉及产品不符、价格欺诈的纠纷也时有发生。据该市消协2015年的统计数据,共接到双11期间投诉案件69起,涉及到食品、家电、服装、家装等各行各业。

央广网还报道称,中消协在发起今年的体验式调查的同时,还给出了一点重要的提示:店家主动要退货,有可能是骗局。若网店客服热情、主动联系,或许不是因为卖家特别负责,而是给消费者设下了陷阱。

消费者需做到“心中有数”

“双11”是电商的促销手段,消费者应理性看待。把事后监督提升为事前预防,是监管部门的进步举措,针对上文问题,此次中消协的监测调查皆有重点关注。在“双11”到来前警示电商莫搞虚假打折,市场监管的升级是消费者的一道重要“防欺诈”屏障。但是,全民购物狂欢效应下,还需消费者做到购物“心中有数”。

中消协负责人也提醒广大消费者,网购注意五点内容:加入网购促销活动前,应对所需物品进行列举、筛选,结合需求购买;关注网购商品价格变化,通过多平台、多渠道了解所购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情况;提前预估电商集中促销可能带来的配送延迟情况;签收网购订单前,务必开箱验货,遇不符情况应拒签,运用“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利争取自身合法权益,须注意莫急于丢弃或损毁发票等购物凭证和包装;选择正规购物网站,莫随意点击存疑链接或浮动弹窗、轻易将敏感信息提供给他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或将是“双11”物流的“升级之年”。据国家邮政局初步预测,今年“双11”期间全行业处理的邮件业务量将比去年同期增长35%。而据菜鸟网络CTO王文彬表示,在去年已经基本解决爆仓的基础上,今年快递行业将更加注重为消费者提供好的服务体验。

责任编辑:林晗枝

最新曝光台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