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克强在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时表示,中德应在创新上做出共同努力,希望能够将工业4.0同中国2025结合起来。今年,《中国制造2025》及十三五规划陆续颁布,明确了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不管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作为实现工业4.0的必备基础,发展高端智能装备——尤其是机器人技术与装备,被认为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关键。
中国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IFR数据,2005-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期间中国增速达25%,事实上,2013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含外资)已达32996台,同比增长了21.7%;中国机器人联盟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共销售22257台,同比增长31.3%。预计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26万台,保有量达180万台。
虽然中国的机器人销量已达到了世界第一,但机器人使用密度仍然非常低。在制造业每1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这项统计数据上,中国仅有30台,不仅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与世界平均水平62台相差一倍多。
珠三角、长三角涌现的机器换人的浪潮,揭示了中国机器人巨大的市场潜力。近年来,随着大型家电企业不遗余力地进行生产线自动化改造,目前机器替代人工劳动在很多企业并不新鲜。如美的在“机器人换人”方面的投入将超过10亿元;海尔也已初步搭建起了互联工厂的雏形;而格力数字化控制的生产机组使得庞大的车间内工人屈指可数。
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
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中国制造业的“人口红利”正在不断消失。特别是在沿海地区,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用地成本一再攀升严重削弱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如何走出经济低增长的陷阱,成为重塑制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另一方面,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原来的农民工可能难以承接新的工作,企业也招录不到所需劳动力,也只能进行机器换人,实际上现在很多领域单位产量所需机器人的成本并不低于劳动力成本。
近年来,中国大力引导帮扶企业“机器换人”,不断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实现减员、减能、减污和减耗,实现生产率和优质品率的大幅提升。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中国制造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之选。
责任编辑:林晗枝
- 艾萨克·梅里特·辛格:单靠缝纫机,建起了美国第一家跨国公司|我们的生活是这样被设计的2017-02-02
- 李开复谈人工智能:它的市场价值将超过整个互联网世界2017-01-27
- 解救室内空气要怎么做?机器无法解决所有问题2017-01-19
- 全球家电业版图将重构 影响程度不亚“引力波”2016-12-19
- 坑死国足之人创最大耻辱 失业3年卷走中国5000万2016-12-02
- 当兵,逃港,失业,被劳教,一个中国拳王的60年2016-11-08
- 海尔启动全屋集成化战略 拉开家电业供给侧改革的序幕2016-10-31
- 还能踢?小罗考虑接受中超邀请 已经失业一年2016-09-23
- 台湾8月失业率4.08% 较7月新增8000失业人数2016-09-23
- 家电业陷入同质化怪圈 如何突破智能家电藩篱2016-09-09
- 最新头条报道 频道推荐
-
厨房布局设计要规划得当 遵从工作区原理规划2017-02-07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