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巨头裁员是危机还是机遇?
近期有关家电巨头大量裁员的新闻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称,美的、格力、四川长虹、TCL和海信等五大品牌旗下六家上市公司,最大裁员总数已经超过3.5万人。实际上,家电巨头裁员的数量远大于此。仅以美的为例,美的集团副总裁王金亮在向记者透露时就表示,美的2011年最顶峰的时候,员工约19.6万人,现在约10.5万人,仅美的累积减员就超过了9万人。庞大的裁员数据似乎印证了家电行业的不景气。
其实家电企业裁员与企业的转型升级,二者并不绝对矛盾,裁员实际上是中国制造升级的结果。同样从美的发布的2015年年报就可以看出,在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384.41亿元,同比减少2.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07亿元,同比增长20.99%。事实上,美的2015年营收下滑只是表面现象,很多人没注意到的是,其实美的的净利润在快速上升。
目前,中国正在加速对欧洲工业4.0、工业机器人方面公司的投资。近期,美的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Kuka项目也在稳中推进中。2015年,美的就展开了智慧家居+智能制造“双智”战略,不但透过投资于机器人提升美的的生产及物流自动化,也研究开发以机器人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家居设备。美的认为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人口老化的情况使该市场具有庞大的增长潜力。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产业范围最广泛的“一般工业”。
机器换人是否意味着工人大量失业?
近年来,随着机器换人的盛行,制造业企业对普通工人的需求明显减少,机器人进入工业区,取代工人的新闻不断见诸报道,引发舆论对机器人抢人饭碗的讨论。
中国企业的传统优势是低成本、劳动密集,而机器换人需要最多的是科技、人才、资本密集度较高的产业,随着中国传统产业竞争优势逐渐不复存在,产业转型升级将伴随着人员的重新配置,这必然会出现部分结构性失业。
机器换人初衷并非把原有的工人从生产线上换掉,而是因为企业招不到人,所以采购昂贵的机器取代。机器换人的本质就是要通过机器减少用工成本,解决长期存在的、因人才结构不匹配导致的“用工荒”。机器换人最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效益。
其实机器换人,并不意味着“人”从生产过程中消失,对于有技术功底的人员,可以进行自动化、机器人方面的学习,如果对于技术方面没有意向的人员,可以转型现代服务业,同样可以找到职业发展方向。人可以从生产者转变成为管理者、维护者甚至发明者。
对于机器换人会带来失业潮的担忧,世界机器人大会秘书长徐晓兰认为,一方面,机器人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机器人广泛应用的人机交互技术是工人与机器协同生产;另一方面,机器人催生的新产业生态可吸纳大量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推进,普通工人职业技能的提升也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林晗枝
- 艾萨克·梅里特·辛格:单靠缝纫机,建起了美国第一家跨国公司|我们的生活是这样被设计的2017-02-02
- 李开复谈人工智能:它的市场价值将超过整个互联网世界2017-01-27
- 解救室内空气要怎么做?机器无法解决所有问题2017-01-19
- 全球家电业版图将重构 影响程度不亚“引力波”2016-12-19
- 坑死国足之人创最大耻辱 失业3年卷走中国5000万2016-12-02
- 当兵,逃港,失业,被劳教,一个中国拳王的60年2016-11-08
- 海尔启动全屋集成化战略 拉开家电业供给侧改革的序幕2016-10-31
- 还能踢?小罗考虑接受中超邀请 已经失业一年2016-09-23
- 台湾8月失业率4.08% 较7月新增8000失业人数2016-09-23
- 家电业陷入同质化怪圈 如何突破智能家电藩篱2016-09-09
- 最新头条报道 频道推荐
-
厨房布局设计要规划得当 遵从工作区原理规划2017-02-07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